记录我的一些生活写照、无聊的牢骚、内心世界的活动 注册 | 登陆

网络(微信)谣言及不实(垃圾)信息惯用的10大标题形式和20个表现

网络(微信)谣言及不实(垃圾)信息惯用的10大标题形式和20个表现

为了吸睛意力网络谣言通常采取一些通行的标题形式们(人)总结了最流行的十大标题套路,帮助大家揭穿谣言。

1.用词惊悚体

典型语汇“出大事了”、“惊呆了”、“太恐怖了”、“震撼”、“轰动全国”、“紧急通知”等。

剖析:这类谣言以“发生了具有轰动效应的大事”为噱头,强调其紧急性、影响的广泛性和危险性,通过惊悚的短语,故意制造紧张气氛,引起注意。

2.内幕爆料体

典型语汇:“刚刚曝光”、“冒死卧底”、“绝密偷拍”、“惊人内幕”、“删前速看”等。

剖析:用“卧底”、“偷拍”等短语,制造一种“报料内幕消息”的神秘感,让人产生文章发布者掌握了某种不为人知的重磅消息的错觉。但稍加观察就会发现,那些号称“删前速看”的文章,即使过了一段时间再去看它,也依然没有被删除,而是继续在网上大肆流传。

3.假冒权威体

典型语汇:“XXX炮轰”、“这都敢说”、“XXX终于出来说话了”、“北京传来几件大事”、“国务院最新消息”、“中央最新指令”等。

剖析:这类谣言标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把虚假消息的来源归于某位名人,借助名人、名嘴效应,另一类是假借官方名义冒充权威消息。这两类标题共同利用了大家对名人和官方消息的信服心态,搬出一个名人或官方机构,在两者之间毫无根据地建立联系。

4.诱导从众体

典型语汇:“99%的人都看了”、“看过的人都赞了”、“看过的都收藏了”等。

剖析:用“99%的人”、“绝大多数人”等词汇暗示消息的影响力,同时也在无形中向受众施加压力,使网民不自觉地认同这虚构的“99%的人”和“绝大多数人”的态度与观点,事实上是利用了大家的“从众心理”。

5.怂恿分享体

典型语汇:“必转”、“看过的转疯了”、“快告诉身边的朋友”、“紧急扩散”等。

剖析:给人“必须转发”的心理暗示,诱导将消息分享给更多的人,进而达到扩大传播面、加快传播速度和最终吸引流量的目的。

6.诉诸温情体

典型语汇:“家里有小孩的注意了”、“为了你的家人,请一定要看”、“含着泪看完”、“良心忏悔”等。

剖析:假称消息与家人和朋友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经常被提及的群体主要是老人和小孩,通过诉诸亲情和温情,诱导大家以爱心名义传播谣言。还有一些以无良商家的名义发出的“忏悔”类文章,表面上是良心告白,实则以谣言中伤老实经营的商贩。

7.煽动情绪体

典型语汇:“人肉这几个人”、“就是这个人渣”;“是中国人就转”、“全国人民都怒了”、“震惊国人”、“日本人终于害怕了”、“美国万万没想到”等。

剖析:前者以“人渣”、“败类”等负面词汇引发读者的同情和愤慨,后者则以“中国人”或“日本人”等为题头,挑动民族主义情绪,甚至以“不转不是中国人”等类似表述施加道德压力。

8.夸大危害或功效体

典型语汇:“致癌”、“致命”、“有毒”、“不要再吃了”;“太神奇了”、“一招见效”、“每天3分钟”、“只要7天”等。

剖析:健康养生类的谣言通常采用这一标题形式,前者往往以特殊情况来代称普遍现象,夸大某类物质的危害,例如,只要在极少数食品中查出有砷超标的,就称其为“比砒霜还要毒”;果蔬中测出有农药或者农药超标的,就称其为“剧毒”;粮食中只要有黄曲霉毒素的,就称其为“百分之百致癌”。与前一类夸大某种食品危害的谣言标题不同,后一类谣言标题则宣称,通过一些简单易行、代价很小的方法就能在短期内治愈慢性病或疑难杂症,主要的受众是患有这类疾病的群体。

9.性暗示体

典型语汇:“女人勿入”、“刚看两秒就受不了”、“女人看了流泪”、“男人看了沉默”等。

剖析:这类谣言除了采用性暗示的标题外,还会在标题处配上一些带有色情性质的图片,但这只是为了吸引眼球,内文一般没有情色内容。

10.故弄玄虚体

典型语汇:“99%的人都不知道”、“为什么最近都在疯转这几句话”、“家里有这东西的注意了”等。

剖析:在标题中故意不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故弄玄虚,引发读者的好奇心。事实上,内文或者是伪科学、假消息,或者毫无新意,因此只能用吸引人的标题骗取关注和阅读量。大量鸡汤文也常常使用这一套路。

当然,最常见的谣言标题是以上多种形式的复合,而谣言标题最青睐的标点符号就是感叹号,而且是多个感叹号扎堆出现。还有些谣言的标题中间会出现怪字符,如故意将标题中的文字用英文状态下的句号隔开,借此加重语气,或者逃避微信监管。总之,通过对标题中所用语汇和标点的观察,可以对消息的真实性做出初步判断。很多商业营销号通过散布谣言的方式恶意吸粉,转发“重大消息”和“温馨提示”是假,想提高热度、为商业用途服务才是真。

【如何鉴别是不是谣言!典型的不实信息的20个表现】

凡是包含下列字句的,基本上都是谣言和不实信息: 
1. 你是中国人就转! 
2. 赶紧告诉家人! 
3. 原来几十年都吃错了。
4. 中央震惊!
5. 少妇受不了。 
6. 转发,功德无量。
7. 央视已播报、央台紧急...。
8. 紧急通知,事态严重。
9. 国人愤怒了...。
10. 某某看完就哭了。
11. 习总沉痛(含泪)宣布(告)
12. 紧急宣布,紧急通知。
13.90%的人不知道。
14. 百年罕见、 惊艳世界;你绝对未见过。
15. ...马上开战。
16. 出大事了、刚发生。
17. xx告急。
18. 快看,马上要删…。
19. 动动你的手指,分享出去。
20.医院已收治住院。
等等。
请大家不要信谣和传谣!有时还会手机感染病毒。

除了看标题的方法外,从谣言消息的特征入手,网友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识别。

1.看信息来源

首先,读者可以看网络信息出自何处,其中引述的观点是否是相关领域专家的专业观点和权威论述。通常情况下,能确切地说出是某单位的某位专家学者在何种场合下发表的,比那些只能笼统地说“据专家”的更为可信。但也不排除有些谣言冒用专家的名义,甚至编造出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专家”,这时,还可以看发布该消息的源头公号的专业定位是否与消息主题相匹配,例如发鸡汤文的账号在养生健康问题上一般不如有权威机构认证的医疗专门号可靠、在社会治安问题上就不如警方微信公号可靠。遇到不确定的情况,网民可以向有关机构的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号求证。

2.看语气是否绝对

生活中的事物是复杂的,事实也具有多面性,因而对事实的客观叙述一般都不是绝对化的,即使是大概率事件也会给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概率,而非使用“绝对”、“100%”、“肯定”等字眼和语气。碰到语气绝对、用词夸张的消息,就要小心了。

3.看配图

首先看图文是否相关。如果出现与内容无关的图片,且是在推销某种商品,或者是一道趣味问答题但只有关注公众号才能查看答案的,那么基本上可以断定是营销行为。有部分谣言还会用编辑软件制作疑似新闻播报画面的图片,这在冒充重大新闻的虚假消息中十分常见,一眼看去令人真假莫辨。但经过对比可以发现,处理的图片与真实的新闻播报画面相比显得生硬、不自然。还有些通过移花接木的方式把真实的、但却是其他新闻的图片配到消息中,迷惑性很高,可以结合这里提出的其他辨别方式一起使用。

4.巧用搜索引擎

其实,有很多近期盛行的谣言早先就曾经出现过,并且被辟谣,只是偃旗息鼓了一段时间后又死灰复燃。还有些基本内容完全相同、只是修改了发生地的不同版本的谣言在各地流传。只要大家在网上搜索一下就能识破谣言。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必填):